外內丹功禪密頌之三-龜息吐納 阿蓮練習所指導員  陳清雄

續上期

 

頌六:陰臟陽俯主血氣  陰血陽氣靠呼吸  吐濁納清血氣暢  陰陽調和通正奇

說明:「無極太極生兩儀,陰陽交泰生不息」天陽地陰、日陽月陰、五臟陽、六俯陰、正經十二脈手三陽-小腸、大腸、三焦;手三陰-肺金、心火、心包;足三陽-膀胱、胃俯、膽囊;足三陰-脾土、腎水、肝木;奇經八脈-督脈陽、任脈陰;陽蹻陽維陽,陰蹻陰維陰;帶脈前束肚臍後束命門,前束任脈後束督脈;衝脈起於會陰循臍而上。陰主血、陽主氣,陰陽調和,血氣順暢,呼吸吐納可以達到這個境地,只不過你必須做到正確的「龜息吐納」。

頌七:長納緩吐長江水  綿綿東流流不絕  藕斷絲連血氣足  聲光氣味陣陣覺

說明:呼吸之間要緩圓細長,如長江東流綿綿不絕,吐納之間要毫無間隙,毫無阻塞,要像蓮藕雖斷,其絲相連一般,血暢氣順莫此為尚。另者,呼吸時,心念也要如如不動,了了分明,聲、光、氣、味、覺而不著,察而不執。身心舒暢莫此為甚。

頌八:忘息止息無意息  身心融合在一起  念茲在茲常惺惺  念而無念妙靜寂

說明:呼吸自然,不要故意把呼吸拉長、縮短或者中間停頓,最好把呼吸忘掉,即所謂「忘息」,最後過度到「似有似無」,「似有者尚有有,似無者未無」,即所謂「止息」,最高境界是「息而不息」「不息而息」,也就是所謂「無意息」了。「觀想」只是一種「方便」,而非「究竟」,當你對呼吸的「觀想」達到「想而不想」「不想而想」時,而且「念茲在茲」「念而無念」「無念而念」時,則身心融合在一起,而且經常保持體察和氣感,也就是「常惺惺」,那麼便會達到「忘息」而「止息」而至「無意息」的境界了。

頌九:靜得元氣引氣動  陰陽經絡血氣通  健全生理舒五志  延年益壽行催功

說明:五志是人的五種情緒-喜、怒、恐、憂、哀,舒五志就是改善生理功能和精神狀態,以鬆靜定慧引發的先天氣動,必導引陰陽調和,活絡經脈,血氣順暢,生理健全,正是延年益壽的大妙功。

頌十:養育內氣氣功態  以踵為心氣地來  內外齊發不斷流  收發自如忘止胎

說明:龜息吐納最大的效能是培養先天內氣,當你先天內氣形成之後,以腳踵為重心,上以百會通天精氣,下以湧泉通地靈氣,天地人一氣同春,內外齊發,收發自如,則由忘息而止息而無意息,一蹴可幾,真是龜息吐納的最妙境地。

    呼吸可分「外呼吸」及「內呼吸」,外呼吸可謂是由「鼻息」攝入空氣中氧氣,而氣管而肺部而下沉丹田,經血管分送全身,再經心臟後把濁氣呼出體外,呼吸時要盡量放鬆、放寬、放空、放沉;而內呼吸即為由「丹田」所發動的「先天真氣」,循脊椎往上,而百會而頂輪而喉輪而心輪而臍輪丹田再下密輪,穢氣同時由頂輪而頸肩而手臂而手指,另從肩背腎膝而腳趾,再另從面部而胸腹而腿膝而腳掌,排出體外。外內呼吸的進行雖有順逆之名,其實兩者應該是一體兩,一形二觀,一氣呵成。練功人在作「調身」的當時,應該作「內外呼吸」調息的觀想,因此本人願再以兩頌提供大家作「調息」的觀想方便:

頌一:內吸上督氣下田  呼濁氣沉循三線  頂肩臂指背臀趾  面胸腹陰腿湧泉

頌二:任督之間有中脈  頂喉心臍密輪來  光從百會入頂輪  天目明點自然開

    以上十二頌若能在練功時隨時作「觀想」,功力如能精進至刹那間,則不但可以作為大達到「身鬆、心靜、息順」的「方便」,開發潛能,延年益壽也應是指日可待了。

    至於如何透過「內外呼吸」的交相輝映,再透過「中脈」「五輪」而讓先天氣動,周天運氣而大轉法輪,打開「天目」「明點」發放「神光」表達智慧,那就可從本人所作的數百首「外內丹功禪密頌」當中來修煉體悟。